ABC有個很有趣的中文名字,叫做愛必希文化傳播公司,音譯得厲害,幾年前台灣剛引進的時候,大概知道他們專門發行「發燒片」。我對只論音效,不管內容的發燒片興趣缺缺。不過當我看到Ruggiero Ricci的名字時,大概瞭解編輯部已經挑選過,ABC雖以發燒片為主,但這張「琴聖」的內容卻很古典。 大陸將Ruggiero Ricci翻譯為「魯杰羅.裏奇」,台灣的翻譯大多做「黎奇」,音譯之事本來就有難以統一的歧異,愛樂者從英文名稱尋之便是。既是在U-Audio發表文字,那裡當轉為台灣常見的翻譯,以黎奇稱之。1918年出生的黎奇,名字看起來很歐洲,但卻是在美國出生,是早期的義大利移民。黎奇是標準的音樂神童,10歲舉行第一次個人演奏會,隔年登上美國卡內基廳演出,小學都沒畢業,就可以在卡內基廳演出,黎奇引人注目之處由此開始。要是家裡的三歲小童哪天十歲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奏,老爸恐怕要痛哭流涕了,更何況黎奇是登上卡內基廳!這位神童並不是曇花一現,持續學習不綴,1970年以後演出與教學並重,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執教到82歲才退休。ABC將黎奇封為「琴聖」,或許有人會覺得未必妥當,但這位小提琴大師一生奉獻給音樂與小提琴,早已名流青史。 錄音水準 整齊畫一 在錄音重整的過程,ABC「似乎」下了苦工。為何用「似乎」?因為從唱片內頁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最先進的錄音系統應用在「琴聖」的重製,譬如數位錄音採用Pyramix Virtual System,數位轉換使用了EMM Labs ADC-8與DAC-8,但錄音時間卻耐人尋味,僅標示1960年8月(英文僅標示1960年)。這可能是原始錄音的來源,但卻有不合理之處,第一軌收錄薩拉莎泰「流浪者之歌」,是交響樂團與小提琴的協奏,但第二軌之後都是鋼琴與小提琴的合奏,要找小提琴和鋼琴一起錄音不難,但要找交響樂團,卻只錄一首曲子,不免有些奇怪。除了這第一軌奇怪之外,後面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曲目,則自成一格,但卻沒有寫明鋼琴演奏,彷彿唱片只為黎奇一人服務,忘了鋼琴是誰?ABC素來以精美包裝與豐富的唱片資訊著名,但「琴聖」之製作雖精美,重要的演奏內容卻僅有曲目與作曲家,遺漏了相關音樂家與錄音場地的細節,對發燒友而言,「想像」回到錄音現場之事,除了主角黎奇之外,其他人、事、時、地、物之資料實為不足。 老錄音 新面貌
「琴聖」還有一點特殊之處,CD表面的材料與眾不同,ABC說這是所謂「HD Mastering」技術的一環,表面塗上一層特殊的塗料,可以提升音質,詳細內容,據說U-Audio曾經專訪過,發燒友自可參考。為了驗證ABC的錄音和原版有所差異,我找出Decca的「黎奇1950-1960經典錄音」的5 CD合輯,曲目與ABC不同,但也能略微比較其中差異。Decca重發版的錄音走清爽路線,低頻較不強調,而ABC版則厚度較佳,細節的表現則不遜於Decca。 附贈梨奇談小提琴藝術DVD 還有,「琴聖」對於學習小提琴者另有一大好處,ABC特別「附贈」黎奇談小提琴藝術的DVD,等於免費奉送黎奇大師班課程,唱片內頁附上完整中文翻譯,方便讀者按「文」索驥,DVD當中可見黎奇當時已垂垂老矣,但講解之際依然神采飛揚。就算不為了黎奇的CD,學習小提琴者光是DVD解說便已值回票價。
|
|
| |
||||||||||||||||||||||||||||||||||||||||||||||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