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5發表,已被閱讀 17,377 分類:唱片評論

吃透巴哈
普萊亞越玩越大

雖說藝術成就高低,不能光從得獎一個向度來評估。但是不可諱言,在音樂家多如過江鯽的今天,得獎多寡的確是評斷音樂家成就的重要參考。

就唱片錄音來說,似乎每個時期就會出現一位得獎高手,彷彿只要他一出片,大大小小的唱片獎項就成為他的囊中物。也許你會認為,那是唱片公司在背後操控的結果,但我寧可相信是音樂家全然成熟的表現。聽聽這些得獎高手的作品,演奏的確進入某種境界,並非指他們技巧如何神乎其技,而是詮釋韻味彷彿吃透整首樂曲。

普萊亞指揮並彈鋼琴,演出巴哈「義大利協奏曲」、「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為長笛、小提琴、鋼琴所寫的協奏曲」(Sony SK 87326,新力音樂)
鋼琴家普萊亞(Murray Perahia)無疑就是一位我所謂的「得獎高手」,翻開過去他錄音得獎史,可謂洋洋灑灑!別的不談,光看最權威的留聲機雜誌(Gramophone)年度唱片大獎,普萊亞在二十年之間獲獎多達七次之多。

這其中就包括,1984年最佳協奏曲:普萊亞身兼指揮英國室內管絃樂團,莫札特「第十五、十六號鋼琴協奏曲」(Sony CD37824)。1986年最佳協奏曲:搭配海汀克指揮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貝多芬「第三、四號鋼琴協奏曲」(Sony CD39814)。1986年最佳器樂:搭檔另一位鋼琴家魯普,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舒伯特「F小調幻想曲」(Sony SK39511)。1995年最佳器樂:蕭邦「四首敘事曲」(Sony SK64399)。1997年最佳器樂:韓德爾、史卡拉第「鍵盤組曲與奏鳴曲」(Sony SK62785)。2001年最佳器樂:巴哈「郭德堡變奏曲」(Sony SK89243)。2003年最佳器樂:蕭邦「練習曲」(Sony SK61885)等。

尤其,1995-2003年這八年之間,普萊亞一個人就拿過四次最佳器樂獎,簡直讓其他演奏家對他「恨之入骨」。至於其他榮耀,像是企鵝三星帶花,或其他歐洲、美國的唱片獎就更是不勝枚舉。

說也奇怪,英國樂評對他似乎特別鍾情,通常美國鋼琴家、美國唱片公司,在英國討不什麼便宜,但是普萊亞就是有他的一套,讓英國樂壇對他的每張唱片都「俯首稱臣」、「五體投地」。舉例來說,他才剛在2003年十月獲得留聲機雜誌年度最佳器樂獎,隨即這張巴哈「義大利協奏曲」新錄音,就馬上又奪得2003年十二月留聲機雜誌當月最佳唱片,同時還有篇人物專訪。

接著我們來探究版本曲目,第一首收錄的「為長笛、小提琴、鋼琴所寫的協奏曲」(1-3軌),我個人就強力推薦。這個曲子過去並沒有太令人印象深刻的錄音,普萊亞從第一個音符就給人十足的權威感,無論是音樂進行的節奏,或者是各主奏聲部之間的均衡,都有令人持續注意的流暢說服力。大協奏曲(超過一個主奏樂器)在巴洛克時期相當風情,普萊亞以及長笛家Jaime Martin、小提琴家Kenneth Sillito並非以仿古手法呈現,但是音樂卻在充滿現代風的語彙美感中,不失巴洛克的端正典雅,同時也顯現出對樂團的精準控制力。

第二首「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4-6軌),第一樂章部分情緒轉折處,出現節奏不夠俐落的問題,精準性不若前曲。或許這是因為,普萊亞身兼指揮與鋼琴兩職所致,也或許是他放心思在鋼琴表現更甚樂團。總之,儘管音樂整體表現在水準之上,但是鋼琴與樂團的聲音質感以及情緒,似乎不太容易搭上線,至少跟前曲相比略有鬆散。所幸在慢板樂章之後,情況改善許多。

第三首「義大利協奏曲」(7-9軌),雖然名為「協奏曲」但卻是首鋼琴獨奏曲,由普萊亞鋼琴solo。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曲序配置,有點兒頭重腳輕。不過,或許是讓普萊亞的獨奏壓軸,因為少了樂團「束縛」,可以聽出音樂裡更多專屬他個人風格的獨有慧黠。我該怎麼描述呢?就是一種感覺,或許是透過運指力道、或許透過呼吸分句、甚至是踏瓣運用,所營造出來的氣質,也就是我先前所說的:「吃透樂曲的得獎氣質。」

如果把普萊亞在本片的指揮跟鋼琴表現分開來看,在「指揮」角色上,他與聖馬丁默契相當好,維持了馬利納(Sir Neville Marriner)時代該團均衡精緻的特色,評價算是中規中矩。至於「鋼琴家」角色,普萊亞依然傑出,在樂團平穩的烘托下,他詩人般的氣質濃烈,在經營音樂氛圍的努力,更勝於節奏鬆緊的掌握,個人丰采十足。

其實本片並不是普萊亞第一次當指揮,早在多年前,他那套「帶花不斷」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中,便一人飾演兩個角色,既彈又指揮英國室內管絃樂團。只不過,如今普萊亞與聖馬丁的關係成為常態,他在2000年9月,接受英國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的職務,這也是他首度正式接受的指揮工作。

選擇聖馬丁當做為指揮事業的起點,是因為普萊亞認為雙方的音樂理念相近。2000年同時也是巴赫逝世250週年紀念,普萊亞隨即又指又彈地,與聖馬丁在新力錄製巴赫七首「鍵盤樂器協奏曲集」(SK 89245、SK 89690)。近年,聖馬丁一直有意褪去創辦人馬利納的影子,馬利納現高齡79歲,與聖馬丁的合約則到2003年。

最後讓我套用國外網站一位網友Jan Hanford的話來作結,他說:「其實,唱片市場根本不缺巴哈的這些曲目,只不過是普萊亞還沒有灌錄過。那麼聽起來這到底是不是一張好錄音?當然,本片的音樂十分可愛,這的確是如假包換的巴哈音樂,而我相信普萊亞是非常特殊的鋼琴家,因為他的巴哈錄音總是那樣精采。」

不過唱片公司在封面上,把普萊亞的名字掛在巴哈之前,還是讓這位Jan Hanford相當「感冒」。誠如標題所言:「Myrray Perahia Plays Bach」,若從此角度欣賞本片,你會感到本片十分完美。

廣告
[新聞] 當巴哈遇見費玆華勒-甘乃迪睽違八年二度登台
享譽全球的英國後現代小提琴鬼才甘乃迪(Nigel Kennedy),於2003年首度來台時,就已經受到台灣媒體的高度注目...睽違八年,甘乃迪將於2月11日二度登上台灣寶島,除了原訂台北場於國家音樂廳演出,這次應台中市政府的熱情邀約,也首度南下台中...《 全文

[音樂] 她的巴哈走進自然中-留聲機「年度藝人」安吉拉‧赫維特(下)
在安吉拉‧赫維特手上,巴哈的音樂呈現全然的類比化、線條化,像是人在唱歌、又像是行雲般流暢、也像是朝霧般輕盈、或是像溪水般通透、更像是小鳥在跳躍。在她的彈奏之下,巴哈脫下嚴肅的廟堂形象,走進了大自然裡頭,化身成了沒有壓力的蟲鳴鳥叫。《 全文

[音樂] 她的巴哈走進自然中-留聲機「年度藝人」安吉拉‧赫維特(上)
加拿大女鋼琴家安吉拉‧赫維特(Angela Hewitt),相信許多樂迷不是那麼熟悉。事實上,我也是並未對她的演奏詮釋有較完整的深入了解,直到看到她獲獎之後,才發現她的琴音給予我許多聆賞的新啟發與新思維,尤其是在巴哈鍵盤音樂上。《 全文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orma Revo DS-2 CD唱盤 / DAC
Norma Audio 力求能在 Revo DS-2 這台數位訊源上,還原出更富類比感的聲音。但什麼是類比感?有沒有一個清楚的界定呢?像黑膠?像盤帶?這樣的聲音就是類比感了嗎?...《 全文

Synthesis 98DC 單聲道真空管後級
Synthesis 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自家設計並自行製作的變壓器,Roma 98DC 的輸出變壓器便是採用自家製品,它的規格非常優異,頻率響應既寬廣又平直,達到 20Hz 至 20KHz...《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