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高雄市交響樂團的錄音作品,專輯「無限有款」收錄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我想說這是一張值得認真聆賞的台灣樂團錄音音樂專輯,演出與錄音都相當有水準,值得細細品味。 身為台灣第二大城,高雄市能擁有自己的交響樂團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代表城市的經濟活動擁有足夠的餘裕,可以澆灌音樂文化的沃土,支撐起專屬的交響樂團,可惜,我不是高雄在地人,沒有機會參與高市交的演出,可是從「無限有款」專輯當中,可以聽見高市交蘊藏的音樂能量,蓄勢待發。 成立於 1981 年的高雄市交響樂團,前身是高雄市管弦樂團,1986 年曾聘任亨利.梅哲擔任指揮,1991 年更名為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1993 年由蕭邦享出任指揮,1999 年由陳樹熙接棒,2011 年經公開遴選,由楊智欽出任駐團指揮,楊智欽是陳秋盛的高徒,畢業於俄羅斯國立音樂院,從 2011 年至今,與高市交已經有超過十年的緣分,應該已經磨合到成熟期了。 不過高市交並不像 NSO、北市交或國台交,團員具備公務人員身份,而是隸屬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而非官辦單位,市場經營起來的難度更高,或許因為如此,音樂會舉辦的主題更為多元、更為親民,譬如與 BBC、Discovery 合作「藍色星球」,還有一系列與電影相關的音樂會,如「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哈利波特:好萊塢十大魔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等等,吸引多元化古典音樂聽眾,又像是「賽德克.巴萊」、「影.響台灣 50 年 50 部」、「咱的電影咱的歌」,以台灣本土為底蘊的主題音樂會,讓古典音樂更接地氣,同時高市交也自製歌劇,如「魔笛」、「茶花女」、「卡門」與「波希米亞人」,這些經典曲目要獨力自製,難度也頗高。 本次錄製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地點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音樂廳,錄製時間為 2021 年 8 月 31、9 月 1 ~2 日,三天時間只「磨」一首交響曲,成果頗佳。錄音、剪接與母帶後製,全部由尤子澤負責,唱片內頁手冊紀錄收音麥克風、麥克風前級、數位介面與錄音系統,可以供作參考。有兩件事情比較有趣,特別提出來分享,其一是使用 ART 線材,是知名 Hi End 品牌,價格不便宜,用在錄音上,顯然成本下得很重;其二是監聽喇叭使用 Gensis G2,曾經是 Hi End 喇叭的一方之霸,可是很少專業錄音師拿來當作工作用喇叭。 雖然是第一次聽高市交的錄音,可是樂團開場的銅管氣勢,就讓我印象深刻,就台灣的管絃樂團來說,弦樂群總是令人滿意的,可是銅管群通常相對較弱,偏偏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就是銅管掀起序幕,如果銅管群一開場就不夠渾厚、不夠氣勢,這第一樂章就毀了,不過楊智欽指揮高市交,第一樂章開場的銅管,音色渾厚又明亮,層層疊疊的聲部交織,勾勒出管弦樂團多彩的音色,吸引人一直聽下去,如果不刻意說這是台灣的交響樂團,可能聽的人會以為這是哪個歐洲樂團的演出。 想聽溫柔的柴可夫斯基,當然是第二樂章如歌的小行板,雙簧管形單影隻吹奏憂鬱的旋律,弦樂群撥奏回應,錄音撐開音場的空間感,拉出層次對比,之後由大提琴接手旋律,聲部堆疊的層次更為豐富,錄音的層次感做得也相當好,很容易讓人聽得入迷,感受錄音現場的氛圍。 再來,「無限有款」值得聽的重點還有音樂廳,衛武營啟用時間不久,錄音作品數量還不夠多,而在聽高市交的錄音時,我們聽的不僅是高市交的演出,還包括衛武營音樂廳的空間聲響。就弦樂群的質感來說,音色是綿密漂亮的,不過低頻下段的衝擊力道,感覺比較軟綿,衝擊力道比較弱一點,像是第四樂章開場的華麗場面,定音鼓敲打的重量雖夠,但似乎拖了一點尾巴,速度慢了一點,低音部似乎稍微糊一點,有點像是音樂廳的殘響效果所致,不過錄音效果還是相當好,透過音響系統聆聽,可以想像錄音現場的樣貌,也感受衛武營音樂廳的聲響樣貌。 對於音響迷而言,能重現錄音現場樣貌的 CD,就能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限制,彷彿回到現場一般,對我而言,「無限有款」是符合這個標準的好錄音,可以反覆品味,感受慢板樂章的聲部堆疊營造,或是反覆聆聽第四樂章歡欣鼓舞的開場,衝出熱力四射的氣勢,同時感受到高市交蘊藏的音樂活力。其實,柴可夫斯基寫作第四號交響曲時,與俄國鐵路大亨遺孀梅克夫人密集書信往來,每一個樂章對應的文字,都寫在柴可夫斯基的信件當中,這些文字您都可在維基百科上面找到,我就不當文抄公了。
|
|
| |
|||||||||||||||||||||||||||||||||||||||||||||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