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發表,已被閱讀 23,661 分類:唱片評論

悠遊於古典與通俗之間
寺下真理子「冥想曲」


聽了超過20年的古典音樂,我深信古典和通俗之間理當有一道清楚的界線,這條界線不是不能跨越,但跨在這線上的,就不再是古典。古典音樂一旦通俗化,就會失去其內在與涵養。古典音樂從來就不該被通俗化,因為它從來就不曾被通俗地理解過。

古典音樂之所以特別,之所以必須用更嚴謹的態度來面對,是因為它獨特的性質所致。古典音樂不是老東西,所謂的古典,是指Classical,也就是經典。一本書,一件作品,一首樂曲,如何能成為經典?因為它可以被重讀,它可以被反覆琢磨探究,每一次的重讀,都會帶來新的啟發,那些感動不是浮面的、表層的、訴諸生理的,而是深刻的、內在的、直指精神的。

因此,古典音樂無論創作或是演奏,都具有高度的技術性要求,這個技術性則是為了營造藝術的高度,是以,較諸其他的音樂類型,古典音樂作曲、演奏或演唱都要更難。就欣賞和聆聽一面,也非容易的。正因古典音樂訴諸的感動來自個人的深處,而非表顯的刺激,因此,聆聽者更需抱持謙卑而開放的胸襟,當你願意這樣敞開心扉來接受古典音樂,它才會真正向你說話,說心情,說故事,說道理。

拉拉雜雜講了這許多,正是因為這張日本小提琴家寺下真理子的「冥想曲」專輯。

這張專輯裡收錄了總共17軌、長達近70分鐘滿滿的音樂。曲目包羅甚廣,有古典樂曲、古典改編曲、民謠改編曲、電影音樂改編曲,當中不乏你我熟悉的旋律和歌謠。這正是一張典型的跨在古典和通俗界河上的專輯。

當中的改編曲,旋律清楚明確,沒有太多變化或裝飾。也因如此,對一般人來講,那些曲子易聽易懂,也更容易接受。然則,真正可貴的,是裡頭幾曲少見錄音的古典曲目。

第1曲葛拉祖諾夫的Meditation冥想曲便是我所說的難得錄音,專輯名稱或許正是由此而來。這首為小提琴和鋼琴所做的短小樂曲,是標準的沙龍式音樂,抒情而優雅,在寧靜的氣氛中,發展著富有詩意與歌唱性的旋律。這首曲子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頗受歡迎,甚至有人把它改編成小提琴與管弦樂合奏的版本。這首曲子錄音不多,可說是這張專輯的最大亮點。




另一個大亮點,是第8到10軌的Christian Sinding的曲子。他是19世紀的挪威作曲家,Sinding生活的年代約略與理查史特勞斯相當,論資排輩,大概比葛利格晚一個世代,被挪威人認為是葛利格之後最偉大的作曲家。為了這個,我得謝謝寺下真理子,竟然挖出這樣的曲子來。

這首古典風格的組曲(Suite “Im alten Stil”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10),第一曲以急板演奏,小提琴以類似常動曲的型式,鋼琴則穩健地輔佐著。我先前聽過這曲是海飛茲的演奏,那氣質完全不一樣,海飛茲狂放又瀟灑,伴奏則是管弦樂團,海飛茲演奏起來毫不留情面,一副要把樂團甩在後面一樣的樣子。在這裡,寺下則溫柔的多。第二曲是慢板,與Daniel Hope在Belle Europe專輯裡的演奏相比,Hope的轉折變化較有表情,寺下則顯的溫柔婉約,音樂與人的距離更清楚,更著了冥想的氣質。

至於其他改編曲,則往往透露著清新淡雅的流行氣質,即便是古典樂曲改編或是歌劇詠歎調改編,寺下的演奏版本,聽來都顯得更通俗,推倒了古典音樂與一般大眾間的藩籬。試圖將兩者聯結一起。是否成功,則見仁見智。你可以自己聽,自己評斷。就我而論,我不認為這是「詮釋」,而是寺下與編曲者的「再造」。這些曲子,是「適合寺下真理子演奏」的再造版本。

第2曲是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裡,著名的詠歎調「公主徹夜未眠」的改編曲。寺下的演奏比較拘謹,少一點激情和戲劇性,少了個性的詠歎調,就少了情緒的感染力。在鋼琴穩健的伴奏引導下,小提琴以一種平和的語調唱出「All’alba vincerò!Vincerò!」這樣原本應該激昂的樂段,這已經不是歌劇詠歎調,這是屬於寺下的歌詠和冥想。

第4軌改編音樂劇「悲慘世界」裡的「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夢)一曲,過於流行化的編曲,讓這首沈重又無奈的吶喊,在寺下平淡又冷靜的演奏,讓這曲子少了原本該有的重量;華而不實的鋼琴伴奏,更讓演奏不知所云。似乎,這僅是借用原曲旋律的重新創作,是以無關乎詮釋。

可是,這樣的腔調,用在第3軌愛爾蘭民謠「Londonderry Air」就又沒有問題了,反能透出一種淡淡的憂愁和感傷。第14軌開頭的鋼琴序奏,讓人摸不清頭緒:這是什麼曲子?小提琴出來,這才教人明白—原來是「Amazing Grace」。這首曲子在經過改編後,呈現出一種新世紀風,淡雅而浪漫,不再是原本的聖詩歌詠。

跟「Amazing Grace」一樣教人難以領略的,還包括專輯後面幾曲宗教改編曲,包括舒伯特的「聖母頌」、巴哈馬太受難曲裡的「Erbarme dich, mein Gott」、莫札特的「聖體頌」等。這些曲子的問題都在於鋼琴伴奏,抽離了原曲的莊嚴,這些「借屍還魂」的樂曲,還的魂都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其中還有兩曲特別的,其一是第5軌,那是寺下真理子的個人創作。從這首曲子,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張專輯這麼不古典。這首曲子徹頭徹尾就是流行演奏。不過,面對自己的作品,寺下展現出充分的自信,她更能理解每一個小節在說的事。清楚的旋律線,單純的節奏,如果套上歌詞,就是一首歌了。

我就講到這裡,至於其他的曲目,就等你來慢慢發掘。這張專輯是極光唱片取得King Records的授權,製作發行的專輯,母帶還送到德國去,交知名錄音室老虎魚Stockfisch旗下的Pauler Acoustics製作母帶,以SACD型式發行。錄音乾淨透明,添入了人工殘響,賦予樂音一定的水潤感,在清澈乾淨之餘,還有幾分甜滋味。

為了這張專輯的宣傳,寺下真理子曾在2019年造訪臺灣,並舉辦數場個人演奏會。如果你錯過了去年與美女小提琴家的相遇,這張專輯,或可讓你跟寺下一起冥想。

廠商資訊

極光音樂
電話:02-2999-2811
傳真:02-2999-2780
網址:www.aurora.ws

廣告
[音樂] 聽選曲也聽錄音-故鄉的歌謠~懷念的日本歌曲 I
數位串流的時代,CD 還有什麼吸引力?當然還有!一是選曲的功力,一是處理母帶的功力,這兩件事情,可以從「故鄉的歌謠~懷念的日本歌曲 I」聽得到、看得到。在音響展上收到極光唱片發行的「故鄉的歌謠~懷念的日本歌曲 I」,大方收錄二十首...《 全文

[音樂] 二十六年的堅持-絕對的聲音 TAS 2021
在 2021 年底 TAA 音響大展前,收到極光唱片寄來「TAS 2021」,他們從 1996 年開始,年年推出精選輯,標榜「絕對的聲音」,總共發行了 23 張,算到這第 23 張「TAS 2021」,延續 26 年的堅持,不簡單啊。奇怪,26 年間怎麼只出了 23 張「絕對...《 全文

[音樂] 以貝多芬為起跑點-Lahav Shani 的華納首錄
對任何年輕音樂家而言,貝多芬並非一個安全的起跑點。這裡有個人,則接受了這個挑戰,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鹿特丹愛樂的首席指揮,同時也成為以色列愛樂的音樂總監,他在華納音樂的第一張唱片,錄的就是貝多芬。他是 Lahav Shani...《 全文

[音樂] 聽這男人說故事-Paal Flaata精選集
[音樂] 真摯爽朗的台式巴莎諾瓦-謝宇威「那三年」
[音樂] 值得收藏的貝多芬-Tacet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 LP
[音樂] 二十五年的發燒路-絕對的聲音 TAS 2020
[音樂] 虛實並進的「響樂 30」-第三十屆 Hi End 音響大展紀念 CD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