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曲家都曾經以馬祖卡舞曲為素材進行創作,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其馬祖卡作品最是偉大,無人可以超越,那就是蕭邦。 馬祖卡(Mazurka)是一種來自波蘭中部的三拍子舞曲,大約在17世紀開始出現,但各個地區的舞曲又有其地域特色。總體來說,有三種可供歌唱或舞蹈用的舞曲:馬祖爾(Mazur)、歐貝列克(Oberek)和庫加維亞克(Kujawiak)。 馬祖爾多採3/4拍或3/8拍,舞步輕快,重音會在舞蹈中不段變化。歐貝列克則為3/8拍,速度快而表情歡樂,重音有規律。庫加維亞克則是3/4拍且多採小調,表情憂傷深沈、緩慢陰鬱,富於彈性速度的表現。這三個源頭的馬祖卡當作素材交織起來,其間就有無窮的變化了。
再者,蕭邦留下了大量的馬祖卡舞曲的創作,單是他生前出版的就有41首,加上沒有作品編號、以手稿形式流傳下來的,計有57首之多,是蕭邦創作最多的一類音樂。而從創作年齡來看,蕭邦在世39年,從15歲還作學生的時候就開始創作馬祖卡舞曲。我們可說,蕭邦用了大半的人生創作馬祖卡舞曲。有誰像他這樣呢?
蕭邦馬祖卡舞曲的錄音版本,多如過江之鯽,精彩的版本不計其數。可是,這Andrew Rangell的馬祖卡卻個性十足,在爭鳴百家之中,仍可成其一家之言。
例如在聽Op. 6, No. 1的時候, 你完全感覺不到這是舞曲,Rangell抽離了舞曲的性格,卻營造出豐富而鮮明的色階。其實,蕭邦的鋼琴作品賦予演奏者在彈性速度上的自由。彈性速度,rubato,意思是「偷來的時間」,既然是偷來的,就要還,因此,演奏者需要對音符的時值和樂句的速度有充分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愛聽蕭邦—每一個人,甚至每一次,演奏出來蕭邦,都不一樣。Rangell的詮釋雖然理性,分句雖然工整,但他在彈性速度上的使用,依然精彩。好的彈性速度,就是要讓人察覺不出。你聽他彈的Op. 6, No. 1,你算這是幾拍呢?算不出來?跟我一樣。
到了Op. 24, No. 4,由半音引導展開的前奏,帶有一種德布西式的夢幻感。我查了一下,Rangell似乎沒有錄過德布西,但Op. 24, No. 4讓我好奇他彈德布西究竟適合面貌。蕭邦在這曲子裡透過多重主題交替,豐富了樂思,聽Rangell營造出來的色彩,實在繽紛的精彩。再聽Op. 68, No. 1,開頭的和弦輝煌有力,C大調帶來的愉悅感,在Rangell所演奏的一片明亮之中,帶來欣賞上的愉悅。No. 2轉入小調,充滿鄉村舞曲的氣質,那彈性速度則賦予音樂欲迎還拒的嬌羞感。 值得一提的,這份錄音當年並不在Dorian經常採用的紐約Troy Savings Bank Music Hall錄製,而是在波士頓的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錄音。博物館也能錄音?是的,這間博物館打從1903年開館起,就經常邀請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團員來館演奏,1927年起,更建立了星期天下午的常態性音樂演出,成為全美博物館舉辦音樂演出歷史最悠久的一家。 這家博物館的Calderwood Hall演奏廳設計非常特別,方形的場館,座位環繞在場地四週,然後往上發展四層座位區,而且除了平面層排了兩排椅子,上方三層座位都只有一排座位。整個演奏廳共有300個座位,有8成的座位是第一排。座位前採用透明的圍牆,讓您在座位上、不需欠身也看得到舞台,讓觀眾與演出者間更有親密感,更沒有距離。這樣的演奏廳設計,是前音樂總監Scott Nickrenz、義大利建築師Renzo Piano,以及日籍聲學專家Yasuhisa Toyota攜手打造的。下次去波士頓,別忘記去一探究竟,如果等不及了,就用這張Andrew Rangell的蕭邦馬祖卡全集錄音初嚐一下它的美好吧! 廠商資訊 金革唱片 電話:(02)8226-9909 客服專線:0800-031-360 網址:www.jingo.com.tw
![]()
|
![]() |
||||||||||||||||||||||||||||||||||||||||||||||||||||||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