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發表,已被閱讀 14,849 分類:唱片評論

當鄧雨賢與舒曼同台登場
駱奇偉「十二分之十二」


不久前才寫了陸逸軒的「里茲大賽現場錄音」,隔沒多久收到駱奇偉的「十二分之十二」,這兩位都是二十多歲的鋼琴家,同樣來自高雄,看來台灣的音樂文化種子,在南台灣日益綻放碩果,且洋溢著青春活力。

駱奇偉的「十二分之十二」專輯,唱片裝幀相當特殊,內頁小冊子排版精緻,十二首標題音樂,標示著「鋼琴即興」(Piano Improvisatioins),不過如果您Google一下駱奇偉,很容易發現這位年輕鋼琴家,其實是古典鋼琴學院派出身,3歲習琴,12歲負笈美國,一路過關斬將,跳級升學,在著名的茱莉亞音樂院拿到學士與碩士,主修鋼琴演奏,這一段學習歷程還是傳統音樂院路線,但在2017年駱奇偉轉了個方向,成為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的博士候選人,主修「現代鋼琴即興」。

講到「即興」,許多人直接聯想到的應該是爵士或藍調,不過即興並不是爵士或藍調的專利,在古典音樂發展史上,即興從來沒有缺席過。譬如協奏曲當中的華彩樂段,在貝多芬之前的時代,華彩樂段多半留白,讓器樂獨奏者自行即興發揮,展現技巧,那個時代的作曲家通常也是優秀的氣樂演奏家,不過到了貝多芬之後,作曲與演奏的專業越走越複雜艱深,演奏者為了應付作曲家越來越難的技巧,必須更專心練琴,此後華彩樂段才變成固定的樂譜,演奏者要按照作曲家寫的音符演奏。

許多人對即興常有誤解,認為即興就是亂彈,心裡面想到什麼就彈出來,其實並非如此。即興必須要有所本,通常會有音樂主題存在,按照這個旋律去做變化,但它又不像變奏曲,必須扣住主題來變奏,即興有更高的自由度,但依然有音樂的脈絡可循。譬如在駱奇偉的專輯當中,應用了舒曼「兒時情景」的主題,也納入鄧雨賢的「雨夜花」,又像是「耶和華祝福滿滿」這樣的聖歌,都是鋼琴即興據以為本的音樂主題。

「十二分之十二」也像是駱奇偉的自傳,十二歲之前,駱奇偉在高雄長大,十二歲之後赴美留學,雖然人生才經歷二十四個年頭,但卻已經是台美兩地各半的人生經驗,台灣的文化是兒時記憶,美國的生活則歷經青少年成長的變化,我看著駱奇偉在美國精彩的比賽經歷,再看諸多大師指導的名單,可以想像這段歷程絕對不是文字表面描述的那麼簡單,而是點滴在心頭的辛勤學習歷程。

「十二分之十二」的第二軌「致高雄」,是2018年駱奇偉應高雄捷運局邀約創作的曲子,不僅在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大廳舉行「奔放文森.梵谷:高捷公益快閃鋼琴音樂會」,也在高雄文化中心舉辦鋼琴獨奏會。雖然「致高雄」有著明確的標題,可是音樂很美,簡直就像是絕對音樂,在鋼琴起伏的光影變化當中,我試圖找尋高雄的影子,可是卻多次被鋼琴音色的美麗交織吸引過去,感受旋律起伏的優美。

是標題音樂還是絕對音樂?如果您閱讀「十二分之十二」的內頁說明,會對標題音樂有更多的認識,但沒有讀文字,也不妨礙您欣賞這張鋼琴即興。從第一軌「前奏曲」開始,駱奇偉就展現了鋼琴音色的高超控制力,鋼琴音色通透又有厚度,錄音的空間感比較不明顯,相對強化了鋼琴的形體感,鋼琴音符的起伏錯落,帶有些許德布西的印象派色調,更添旋律的浪漫色彩。是啊,這是位年輕鋼琴家的音畫,用鋼琴的音符作為顏料,揮灑在開闊的空間當中。

繼續聽下去,當我看到「野玫瑰」的標題時,心裡面想的是舒伯特,但是卻沒出現這個主題,回頭讀CD內頁說明,作曲家寫著Edward MacDowell,這是浪漫派晚期的美國作曲家,而這個時代音樂的重心在歐洲,是布拉姆斯與馬勒當道的時代,所以我不熟悉,不過駱奇偉把主題即興凝聚為平靜的音符,和緩純淨的溫柔旋律,聽來相當療癒。

接下來的蓋希文,主題旋律大家一聽就知道,可是後面變化出來的即興,卻又充滿了新鮮感,這就是即興有趣之處,本來很熟悉的音樂,幾個音符跑掉了,又帶熟悉的旋律,然後再跑得更遠,節奏變化又不同,最後發展為新的樂念。年輕的鋼琴家展現青春活力,音符間盡是浪漫色彩。

我很欣賞駱奇偉表現浪漫,但又有高度控制力的音色堆疊,他不靠大量的延音踏板,讓鋼琴瀰漫著環繞繽紛的色彩,但是音符旋律卻變得模糊,相反的,駱奇偉控制鋼琴踏板很小心,盡力維護著每一個音符的清晰度,靠著音符堆疊出厚度,漸強與漸弱的控制力道,在稍近的錄音手法下清晰呈現,而音符之間的強弱輕重,就是聽見描繪聲音光影變化的重要線索。

第十一軌的「白日夢」,是我在「十二分之十二」專輯裡面最欣賞的曲子,其中鄧雨賢的「雨夜花」主題,帶出了演奏家的台灣背景,不過樂曲中間跳出了舒曼的「兒時情景」,似乎在講演奏家在美國學琴的經歷,但是樂曲最後巧妙地把「雨夜花」與「兒時情景」這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主題旋律,堆疊在一起,變化出兩者合而為一的新主題,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興編曲技法巧妙。這樣把兩個主題分別呈現,然後合而為一的手法,雖有前例,而非駱奇偉首創,但是讓鄧雨賢與舒曼同台登場,光是這樣的創意,「十二分之十二」就值得大力推薦了!

廣告
[音樂] 聽管風琴的炫技吞吐-余曉怡「器宇非凡」
演奏家才是主導樂器的靈魂。在音響展的媒體見面會中,第一次見到余曉怡,年輕又有朝氣,不過她可是2014年第一屆台灣管風琴大賽冠軍,並經常舉辦獨奏會,目前事艋舺教會專任管風琴師,也在台灣神學院擔任講師。《 全文

[音樂] 國際樂壇再添華人新秀-陸逸軒里茲大賽現場錄音
陸逸軒(Eric Lu)就是一個樂迷應該知道的新名字:他剛剛獲得2018年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金牌獎,而在美國出生的陸逸軒,父親是高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2017年他來台舉辦獨奏會...《 全文

[音樂] 薩洛新詮更顯浪漫-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
薩洛(Alexandre Tharaud)在Erato新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No.30, No.31與No.32」,是貝多芬晚期的作品,黑膠與CD版本同時發行,但黑膠容納時間有限,所以捨棄了No. 30,只有No. 31與No. 32。因為是全新錄音,所以黑膠版本是首刻版《 全文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