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發表,已被閱讀 19,411 分類:唱片評論

經典不滅
卡薩爾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復刻版LP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不僅是古典愛樂者熟悉的經典名曲,更是每一位當代大提琴演奏家畢生相許的曲子,不過卻是卡薩爾斯從二手樂譜書店裡面,從塵封的書架上找出這套組曲,並且用數十年的光陰淬煉每一個音符,讓無數的愛樂者認識這闕大提琴組曲。

故事要從卡薩爾斯十三歲講起,在他的自傳「白鳥之歌」當中,描述了這段奇緣。當年卡薩爾斯隻身巴塞隆納就讀音樂院,可是他必須半工半讀,下課後到帕哈瑞拉咖啡館(Pajarera)演奏,那時他的父親每個星期會從家鄉文德雷利來巴塞隆納陪伴小卡薩爾斯。某一次父親來巴塞隆納探訪,讓卡薩爾斯畢生難忘,那天父親幫他買了一把全尺寸的大提琴,在此之前他用的是3/4的大提琴,為了充實卡薩爾斯在帕哈瑞拉咖啡館的演奏曲目,父子倆駐足港口邊一家老音樂書店。

卡薩爾斯在「白鳥之歌」裡面這麼寫著:「我開始瀏覽一綑樂譜。突然,我發現一疊破破爛爛的紙張,由於年代久遠褪了色。那是巴哈的無伴奏組曲,專門為大提琴所寫的!我驚訝地看著它們:『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心想在這幾個字背後藏著什麼樣的魔力和神秘?我從不曾聽說過這些組曲的存在,沒有人曾經跟我提起過這些曲子,包括我的老師在內。我忘了自己到這家店的目的,只是凝視那些紙張,撫摸它們,那一幕至今不曾變得模糊。」

當然,卡薩爾斯並不只有在二手音樂書店裡面撫摸樂譜,他把樂譜買了回家,仔細閱讀,那時他13歲,而撰述「白鳥之歌」時,他己經高齡93歲,在八十年的演奏光陰之內,這套組曲為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13歲拿到樂譜之後,他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每天研究和練習,在25歲的時候,卡薩爾斯才第一次在一場音樂會上公開演奏其中一首組曲。

卡薩爾斯說,在他之前:「沒有一位小提琴家或大提琴家曾經完整演奏過巴哈這些組曲中的一首,他們只會演奏其中一段:一支薩拉邦德舞曲、一支嘉禾舞曲或是一支小步舞曲,而我演奏整首組曲:從前奏曲直到五個舞曲樂章,包含所有的反覆,這些反覆賦予每一個樂章美妙的整體性、步調和結構,那完整的構造和藝術性。這些曲子曾經被視為機械化而缺少感情的學院派作品。你能想像嗎?當它們煥發出空間和詩意的燦爛光芒,居然會有人認為這些曲子沒有感情!它們是巴哈的精髓,而巴哈又是音樂的精髓。」

我刻意抄下這段在「白鳥之歌」的文字,因為黑膠唱片內附的文本,同樣引述了這段文字。很多人都說卡薩爾斯「發現」了「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可是在二手音樂書店裡面流傳的舊樂譜,代表這套組曲本來就已經由出版商發行,這代表不可能只有卡薩爾斯讀過這份曲譜,可是,正如卡薩爾斯所說,這套組曲曾經被視為「機械化而缺少感情的學院派組曲」,而且很可能被當作大提琴的練習曲,而長期受到忽視。


然而卡薩爾斯卻把這套曲譜當作寶,窮盡心力研究,擦拭每一顆音符,鑽研合適的指法,在缺乏表情註記的樂譜當中,為音符的起承轉合,找到情感豐富的詮釋方法,為塵封多年的音符灌注新的生命力,就這樣,「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成為現代大提琴演奏家共同的聖經。

EMI這套卡薩爾斯版「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製時間在1936~1939年,第一號組曲於1938年6月2日,在巴黎Albert錄音室錄製,第二號組曲是1936年6月25日在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錄製,接下來在同一間錄音室,於6月23日錄製第三號組曲。第四、第五與第六號組曲,全部在巴黎Albert Studio錄製,時間分別是1939年6月16日、6月15日與1938年6月3日。早年發行的格式是SP,這些78轉SP發行的時間分別是1938年(第二與第三)、1939年(第一與第六)與1948年(第四與第五),而LP版則是遲至1957年發行,我自己手上的Angel版,就是1957年之後的黑膠。

這次的復刻版,看來是拿早年78轉的SP為本,由英國Abbey Road錄音室操刀,在2011年以24bit/96kHz重新製作數位母帶,然後再刻片發行。是的,這套黑膠唱片用的是數位母帶,而非純類比母帶,而且很可能源頭只是保存良好的SP,而不是母帶。

我拿出自己的老Angel版比較,新刻片的錄音背景安靜許多,Abbey Road錄音室的處理,細節比我的老Angel版更豐富,可見現代了類比數位轉換技術,可以從老的SP唱片裡面,爬梳出更豐富的錄音細節,大提琴的音色更顯自然,我的老Angel版比較起來,大提琴音色較乾,形體也略瘦,這是一張成功的復刻版黑膠。

對於發燒友來說,「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有許多經典版本,其中史塔克的Mercury版,二手黑膠價格炒得最高,也是公認的發燒版本。羅斯托波維奇的版本,則是當年只發CD,沒有發行黑膠,去年才由EMI首刻,才少了炒作空間,不過市場上早已斷貨,想買得要靠點關係。如果以錄音效果來論,卡薩爾斯的版本不如上述兩個版本,可是我整理「白鳥之歌」裡面的故事,是要告訴大家,卡薩爾斯可說是這套組曲的開山祖師爺,他的錄音開創了這首曲子演奏與詮釋的基調,爾後的大提琴家都是在卡薩爾斯的基礎上,堆疊出個人對樂譜的心得,仔細品味這套黑膠唱片,您會發現,原來當代諸多大提琴名家、大師,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時,每個人身上都有卡薩爾斯的影子。

廠商資訊

華納音樂
網址:www.warnermusic.com.tw

廣告
[音樂] 國際樂壇再添華人新秀-陸逸軒里茲大賽現場錄音
陸逸軒(Eric Lu)就是一個樂迷應該知道的新名字:他剛剛獲得2018年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金牌獎,而在美國出生的陸逸軒,父親是高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2017年他來台舉辦獨奏會...《 全文

[音樂] 薩洛新詮更顯浪漫-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
薩洛(Alexandre Tharaud)在Erato新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No.30, No.31與No.32」,是貝多芬晚期的作品,黑膠與CD版本同時發行,但黑膠容納時間有限,所以捨棄了No. 30,只有No. 31與No. 32。因為是全新錄音,所以黑膠版本是首刻版《 全文

[音樂] 獨奏與樂團分庭抗禮-葛莉茉的拉赫曼尼諾夫
2018年新刻片的黑膠「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CD發行於2001,那是葛莉茉演奏事業成熟階段的錄音,Teldec的錄音相當好,音樂動態對比凌厲,我甚至覺得比之後在DG的錄音更強悍,對比更通透,相較之下,DG則是在厚度上面表現...《 全文

[音樂] 重返舞台第二發-鄭京和「美麗的夜晚」
[音樂] 經典復刻杜普蕾-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音樂] 少見的管風琴配器錄音-巴哈小提琴與鍵盤奏鳴曲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