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1發表,已被閱讀 23,663 分類:唱片評論黑膠唱片

薩提150歲冥誕紀念
契可里尼首次薩提錄音重發


你聽薩提嗎?

如果你之前不聽,甚或根本不認識他,都沒關係,今年是薩提150週年冥誕,唱片公司也一步一步為他整理出版,華納不但推出了薩提大全集的套裝CD,更推出一張180磅重盤黑膠。所以,如果可以一年好好認識一位音樂家,今年,就把名額留給薩提吧!

薩提(Erik Satie)生於1866年,他本名應寫作Éric Alfred Leslie Satie,就算要縮寫,first name也當寫Éric才像是法文,但薩提從1884年起,就開始以Erik簽名,為什麼?不曉得。怪的可不只這件事,如果諸葛亮遇到薩提,大概也會大喊他「天生反骨」。他早年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卻被老師以天分不足為由而退學。進不了音樂院唸書,他改行加入軍隊,卻在從軍後沒多久,因罹患支氣管炎而退伍,短暫的軍旅生涯也就此告終。

退伍後,薩提全家搬遷到蒙馬特居住,那裡集聚了許多藝文人士,詩人、畫家、音樂家都經常出沒此地。他最有名的曲子「三首吉諾佩第」(Gymnopédies),就是在這個期間創作的。不過,這段與藝文名人交遊的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為財務問題,而搬到巴黎市郊的小鎮阿奎尤(Arcueil),距離巴黎市區有數公里遠,但他仍每天步行前往,因為經常在蒙馬特的咖啡館彈奏鋼琴,藉以維持生計。即便未能如願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但是薩提卻積極創作,只不過,天性叛逆又想法古怪,他有許多行為都讓人覺得奇異。例如,他曾採購七套一模一樣的絨布西裝,每天都穿的一樣,雖然居住在簡陋髒亂的公寓,每天出門依舊打扮的像個紳士一樣。基於這種怪異的性格,他在創作上也展露其獨特的「幽默感」,他將個人自傳命名為「一個失憶者的回憶錄」(Mémoires d’un amnésique)。他所創作的曲子,風格奇特,其中最有名的「怪作品」莫過於「苦惱」(Vexations),這曲子曲譜非常簡短,僅有一頁,卻要求演奏者要重複演奏840次,他在曲譜上方標註:「為了順利演奏840次,建議演奏者要最好準備,保持深處寧靜,心如止水。」怪吧?還真有人試著演出,不過卻是幾個人接力演出,演奏完840次,總共花了16個小時。果然是「苦惱」,一頁曲譜重複840次,可是連佛也發火。

他的作品,曲名也很特別,一般音樂家作曲,多會照著傳統格式,以奏鳴曲、觸技曲、組曲、圓舞曲、敘事曲、前奏曲、詼諧曲等命名,對於這種曲名,我們都很熟悉。也有音樂家會以樂曲的意象為名,例如舒曼有「兒時情景」、德布西有「快樂島」、「棕髮少女」,薩提的曲子清一色都是這樣命名,不過,他幫曲子命名,又不太老實,取的名字特別怪異。例如「乾涸的胚胎」(Embryons desséchés)、「我要你」(Je te veux)、「一個愚鈍傢伙的描寫與憤怒」(Croquis et agaceries d’un gros bonhomme en bois)、「倒數第二個想法」(Avant-dernières pensées)、「柔軟的前奏曲—為一隻小狗」(Préludes flasques—pour un chien)、「運動與娛樂」當中的第一首曲子起名叫「不開胃的聖詠」(Choral inappetissant)。我就列舉這些,單看這些標題,實在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搞不清楚薩提葫蘆在賣什麼藥。這就是薩提!

薩提的音樂風格奇特,不太能見容於當時的古典音樂市場(就連現在也不是主流),公開演出機會不多,直到遇到了契可里尼(Aldo Ciccolini),這才讓世界認識到薩提不同於他人的才氣。

就在薩提過世的1925年,契可里尼誕生了。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Naples)出生的契可里尼,9歲時進入那不勒斯音樂院接受音樂教育,學習作曲與鋼琴技藝,卓越的音樂天分讓他在1947年時便開始在那不勒斯音樂院授課,當時他年僅22歲。真正讓他嶄露頭角的是兩年後,他在「馬格麗特隆—提伯大賽」(Marguerite Long—Jacques Thibaud Competition)令人震驚地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該年他與保加利亞鋼琴家央可夫(Ventsislav Yankov)並列第一。賽後,他便前往法國,在巴黎音樂院就教於馬格麗特隆、柯爾托(Alfred Cortot)和納特(Yves Nat),並在1969年入籍法國。

契可里尼在拉威爾、德布西、聖桑等人的鋼琴作品演奏上深獲廣泛推崇,但他為薩提、阿爾肯(Valentin Alkan)、塞弗哈克(Déodat de Séverac)、夏布里耶(Emmanuel Chabrier)等較不為唱片市場所注意的作曲家,留下了至今仍是經典版本的錄音。契可里尼的演奏技巧優秀、手指獨立性極高,曾被媒體推崇為超技演奏家,但他本人對此評價採取非常謹慎而保留的態度。他表示,「所謂的超技演奏不該僅有外面冷酷的演奏,更該是內省的探索」,因此他更重視「慢速度的演奏藝術」,這會避免演奏家迷失在彈奏速度上而使音樂缺乏內涵。他的學生提鮑德(Jean-Yves Thibaudet)便曾懷念恩師:「他是啟發我最深的人,既有智慧,又身負文化氣質,上他的課,學的不只是琴、是音樂,我從他身上學到更多人生的智慧。」

他在1970與80年代任教於巴黎音樂院,之後則繼續在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地開設大師班指導後進。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契可里尼的態度是:「每當看到一個有才華的女孩或男孩逐漸長大,就像花兒綻放一般,我就感到快慰。」基於對年輕鋼琴家的關愛與提攜,直到2009年,已高齡84歲的契可里尼仍同意受邀出任馬格麗特隆鋼琴比賽的主審。2015年2月,大師病逝於巴黎,享年89歲。

契可里尼可說是推廣薩提鋼琴音樂的先鋒,在他之前,幾乎不見任何薩提音樂相關錄音,但他卻在1956年首度錄製一張薩提的鋼琴作品,由Erato出版。而且,還不只錄一次,後來他又在EMI錄下了完整的作品集,也是最早完成薩提鋼琴作品全集錄音的鋼琴家。非但如此,他還經常公開演奏薩提的曲目,甚至開過獨奏會。

華納音樂併購了多家唱片公司之後,擁有豐富的出版資源。這次重新發行的180磅黑膠唱片,正是當年1956年Erato的錄音,也是契可里尼首次的薩提錄音。我剛拿到這張唱片時,還以為是樂迷較熟悉的那份EMI立體聲版。隨即我想不對,這張封面不同,黑膠重發,如果把封面換了,那還有什麼收藏的趣味?原本Angel(EMI)版的唱片封面是畢卡索的薩提肖像畫,但這張卻不是,仔細看才知是Erato在1956年錄製的版本。上網查了一下,果然封面相同。


這張重發片與Angel(EMI)的立體聲版的第一輯曲目幾乎相同,其中最受人注目的莫過於「三首吉諾佩第」。就算你不喜歡薩提,也很難抗拒這三首小品那化身於簡單與靜暱中的浪漫,甚至還帶著一絲神秘感,更叫這首曲子充滿魅力。就因為這首曲子好聽,常常被選用在廣告或影劇配樂。因此,就算你不認識薩提是誰,恐怕也對這首「吉諾佩第」一點不陌生,搞不好你還很喜歡聽呢。這首曲子有趣的地方在於,左手從頭到尾都沒有和弦,僅以單音演奏,和弦反而在右手,雙手搭配起來,連初學鋼琴的人都看的懂得譜,卻能醞釀出引人入勝的旋律。

當中也收錄了「三首梨形小品」(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中的兩首,這曲子的由來也頗有意思。話說德布西與薩提年齡相仿,他們兩個同時其的音樂家都在為音樂開創新路,兩人間的作品風格也彼此影響、相互啟發。據說德布西曾公開表示,他認為薩提的樂曲缺乏形式;薩提聽聞此言,隨即創作了此曲,言下之意在說:「誰說我的音樂沒有『形』?」至於為什麼是梨形,就不知道薩提是否有暗諷之意了。

同樣有名的「三首吉諾西恩」(Trois Gnossiennes)當然也在列。這曲子的標題是從希臘字γνῶσις (Gnosis)演化而來。這個字原意為知識,而且意指一種對事物和世界的深刻認識,強調一種客觀事物與個人內心與靈魂間的觸動和關連。也有人指出他的靈感是根據克里特島(Crete)上的克諾索斯宮殿(Knossos)而生發的。無論如何,這首曲子裡面運用了獨特的調性和和聲,可帶領著聽眾跟著音樂延伸想像。這就是薩提音樂魅力之所在。

這張唱片雖是單聲道錄音,但是錄音溫暖,有著飽滿的音質,卻又保有透明度,這是薩提音樂所需要的。180克的重盤也讓這張唱片聽起來似乎特別乾淨明晰。我試著與1968年出版的Angel(EMI)立體聲版比較,我的藍標銀圈美版是140克唱片,雖然聲音似乎更為明亮,而且得益於立體聲錄音的空間感,似乎聽起來更好聽。仔細聽來卻不然,就音質來講,1956年版完全不輸後來錄音的版本,甚至在音粒的結實與密度上更勝一籌。

如果你原本就喜歡薩提的音樂,這張華納心意十足的1956年版重發錄音,豈有不收的道理?如果你想收一張薩提,就把預算留給這張150歲誕辰紀念的重刻片吧!

以下是契可里尼85歲時的公開演奏:



以下則是他在VAI留下的錄影,那是為電視節目製作需要的演出:



廠商資訊

華納音樂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10樓
網址:www.warnermusic.com.tw

廣告
[音樂] 緩慢而堅定的「命運」-1954年福特萬格勒復刻
如果您經常逛二手黑膠,這張EMI版福特萬格勒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應該是經常看得到的封面,或者說,這並不是一張珍稀難尋的福特萬格勒,但它卻是福特萬格勒最後一次在錄音室錄製「命運交響曲」...《 全文

[音樂] Erato黑膠首刻-活力十足的巴哈新詮
黑膠時代似乎真的回來了,Erato為年輕鍵盤樂器演奏家Jean Rondeau在2016年的全新錄音「Bach Harpsichord Concertos: Dynastie」,竟然同步發行CD版與LP黑膠版,甚至直接把宣傳影片上傳You Tube,就算您不買CD,不買LP,依然能夠在...《 全文

[音樂] Erato黑膠再現-史卡拉第鍵盤奏鳴曲
黑膠復興這個現象,似乎是音樂全面數位化、雲端化的新反動勢力,尤其在這兩年來,歐洲碩果僅存的壓片廠幾乎訂單全滿,連主流唱片公司都投入這波黑膠發行的熱潮。像是手上這張1988年Erato唱片所發行的「史卡拉第鍵盤奏鳴曲」...《 全文

[音樂] 等待一甲子的質樸-鄭京和巴哈無伴奏小提琴
[音樂] 二十五年後的首刻版-羅斯托波維奇巴哈無伴奏
[音樂] 古稀之年首發CD-當帕爾曼遇上阿格麗希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