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樂迷絕對不能小看或忽視「留聲機唱片獎」,花時間有耐心的「按圖索驥」好好去蒐集這些唱片,保證有朝一日您的古典功力一定大增,因為這可是練耳力相當好的清單啊。 (Photo by Hyperion) 定義未來巴哈鋼琴演奏的人 就拿今年的「年度藝人」加拿大女鋼琴家安吉拉‧赫維特(Angela Hewitt)來當作例子好了,相信許多樂迷就不是那麼熟悉。事實上,我也是斷斷續續地接觸過她的音樂,但始終並未對她的演奏詮釋有較完整的深入了解,直到看到她獲獎之後,才積極地搜羅她的唱片,發現她的琴音給予我許多聆賞的新啟發與新思維,尤其是在巴哈鍵盤音樂上。
豐富經歷,獲獎無數 安吉拉‧赫維特1958年7月26日出生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渥太華教堂的知名管風琴手戈德弗雷‧赫維特,同時也是巴哈演奏的專家,母親瑪麗安‧赫維特(Marion Hewitt,1922年10月15日生)則是高中的英語與音樂老師,同時也是安吉拉‧赫維特的啟蒙老師。安吉拉‧赫維特三歲時就學彈鋼琴,四歲便曾經公開演出,一年之後贏得了她的第一個獎學金,不過父親並沒有急著讓他登台表現。 多才多藝的安吉拉‧赫維特小時候還學過直笛、歌唱、以及古典芭蕾等,9歲時她在多倫多皇家音樂院舉行第一場演奏會,10歲開始與樂團合作演出,同時在 1964-1973年間在該校就讀,當時的鋼琴老師是Earle Moss以及Myrtle Rose Guerrero。1970-1974年他私下與Walter Prystawski學習小提琴,1973-1975年間的夏天,她遠赴普羅旺斯與法國鋼琴家尚-保羅‧塞韋拉(Jean-Paul Sevilla)學習,之後1974-1977年她就讀渥太華大學,繼續跟隨尚-保羅‧塞韋拉學琴,並在18歲畢業取得渥太華大學音樂學士學位。 在法國鋼琴老師尚-保羅‧塞韋拉的引導下,安吉拉‧赫維特16歲便開始演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而且從17歲到26歲,她參加了許多國際級的鋼琴比賽,成績斐然。1975年她先在水牛城贏得蕭邦年輕鋼琴家大賽,同年也在華盛頓特區贏得巴哈鋼琴比賽,隔年1976年則在萊比錫同樣贏得巴哈鋼琴比賽, 1977年在東德的Zwickau贏得舒曼鋼琴比賽。 1978年贏得加拿大CBC天才音樂節鋼琴類獲勝,同年又參加義大利Vercelli的Viotti的國際大賽得獎,1979年參加克里夫蘭的卡薩德許(Casadesus)大賽獲獎。1980年在米蘭史卡拉贏得Dino Ciani大賽。1984年在紐約Alice Tully Hall首演,1985年則在倫敦知名的Wigmore Hall首度登台。 1988年安吉拉‧赫維特巡迴日本與蘇聯,1990年主要演出都在美國與歐洲。她從1994年與Hyperion唱片公司簽約,進行一個費時11年預計推出14張CD的巴哈鍵盤作品錄音大計劃,這其中包括了巴哈的「創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十二平均律」、「郭德堡變奏曲」、「觸技曲」、「鍵盤協奏曲」等作品。隔年的1995年,安吉拉‧赫維特獲得母校渥太華大學頒給榮譽博士學位,1997年再獲得渥太華市鑰。 2000年她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等地,巡迴演出巴哈全本「十二平均律」的48首前奏與賦格,她的那張「巴哈改編」(Bach Arrangements)贏得2001年加拿大朱諾獎的最佳器樂、室內樂類獎。2002-2003年樂季她與BBC交響管絃樂團連袂世界首演了作曲家 Dominic Muldowney的鋼琴協奏曲。2003年她獲得BBC第三電台聽眾獎(皇家愛樂協會獎),2006年獲得英國「留聲機」雜誌年度藝人獎。(未完,下篇待續)
|
|
| |
||||||||||||||||||||||||||||||||||||||||||||||||||||||||||||||||||||||||||||||||||||||||||||||||||||||||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