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7發表,已被閱讀 82,210 分類:唱片評論

當代爵士女伶第一人
Diana Krall全紀錄


時間回到1993年,來自加拿大的黛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l)在魁北克的小唱片公司Justin Time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tepping Out」,不過十多年的時間,Diana Krall就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爵士樂手,甚至超越了爵士樂的範疇,跨足流行樂界,橫跨兩大領域無入而不自得。

Ray Brown慧眼識英雌

Diana Krall出生在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的Nanaimo,父母親讓她四歲就開始學鋼琴,在讀高中的時候,她就在Nanaimo的爵士俱樂部參與現場演出,這時候的Diana Krall可能還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成為耀眼明星。在爵士俱樂部演出的日子裡,巧遇Ray Brown,低音貝斯大師當下覺得眼前的小妮子有前途,鼓勵她轉往洛杉磯發展。

「Stepping Out」1993
不過Diana Krall後來贏得溫哥華國際爵士音樂節的獎學金,於1981年前往美東的波士頓Berklee音樂學院,在這裡研讀了三個學期。接著Diana Krall在Ray Brown的安排下,轉赴洛杉磯跟隨鋼琴手Jimmy Rowles學習,但是學習的重心不僅是鋼琴,Diana Krall在這裡開始學習演唱。在貴人相助下,Diana Krall也接觸了許多優秀的音樂製作人,結下了日後合作的善緣。1990年,Diana Krall移居紐約,開始籌備第一張個人專輯。


王牌錄音師品質保證

「All For Your- A dedication to the Nat King Cole Trio」1995
1993年,Diana Krall初出茅廬,在Justin Time唱片公司旗下推出第一張唱片「Stepping Out」,這時候的Diana Krall看起來稚氣未退,圓滾滾的臉蛋還帶著一絲青澀,不過音樂的風格卻已然成形。想要進一步認識Diana Krall,「Stepping Out」專輯是不可錯過的起點,以鋼琴自彈自唱為主軸,合作演出的鼓手Jeff Hamilton和貝斯手John Clayton和Diana Krall的關係,從這張唱片開始,一直到最新推出的「From This Moment On」專輯,從來沒有改變,而慧眼相中Diana Krall的Ray Brown,當然也熱情跨刀相助。雖然Diana Krall的明星光環過於閃耀,讓Jeff Hamilton與John Clayton成為幕後功臣,而不是掛上「爵士三重奏」(Jazz Trio),不過兩位樂手一路走來,卻已成為Diana Krall不可或缺的音樂伙伴。

圖左:「Love Scenes」1997;圖右:「When I Look In Your Eyes」

對於音響發燒友而言,從「Stepping Out」也可看出Diana Krall受歡迎的理由。數位混音由知名錄音師Al Schmitt負責,而母帶製作則是Doug Sax,從此之後,這兩位美國流行樂界重量級的錄音工程師,便一路伴隨著Diana Krall,尤其是Al Schmitt,幾乎參與了每一張Diana Krall專輯的錄音,在這位眾多葛萊美獎加身的王牌錄音師操刀下,錄音水準當然有保證。不過我很好奇的是,初出茅廬的Diana Krall,唱片公司怎麼會如此大手筆,花費在錄音與後製工程上面,從唱片介紹的蛛絲馬跡,我推測「Stepping Out」是後來因為Diana Krall成名後,由GRP重新發片,才將原始母帶重新交給Al Schmitt和Doug Sax處理。

少了爵士鼓的三重奏

「Why Should I Care」1999
「Stepping Out」的圓熟風格,引起了製作人Tommy LiPuma的重視,於是1995年在GRP旗下,推出了第二張專輯「Only Trust Your Heart」,Ray Brown依然慷慨地參與,讓新人多了大師背書的加持。不過真正讓Diana Krall推上事業高峰的唱片,應該是1996年推出的第三張專輯「All For You: A Dedication to the Nat King Cole Trio」,這張專輯雄踞Billboard爵士榜連續70週,榮登1996年紐約時報十大最佳唱片,並讓Diana Krall獲得葛萊美獎提名最佳爵士歌手。

「Live In Paris」2002
「All For You」專輯題獻給Nat King Cole Trio,樂團仿照當年三重奏的特殊組合,找來吉他手Russell Malone和貝斯手Christian McBride跨刀,以沒有爵士鼓的模式推出專輯。請注意,這和一般的爵士三重奏不一樣,少了擔當節奏骨幹的爵士股,無論是鋼琴、吉他或低音貝斯,都必須在節奏上更努力變化,以取代爵士鼓的角色,帶出樂曲的躍動感。少了爵士鼓的爵士三重奏,音樂顯得更為柔和,輕柔的躍動加上Diana Krall略為沙啞的嗓音,夜半時分聆聽有如催情春藥,直叫人難以抗拒。

隨著「All For You」的成功,製作人Tommy LiPuma乘勝追擊,原班人馬在一年後推出「Love Scenes」,從此Diana Krall已經成為唱片票房的保證,「Love Scenes」在1999年獲頒美國RIAA金唱片,並獲得葛萊美獎最佳爵士演唱,故鄉加拿大也極為捧場,頒發最佳主流爵士專輯朱諾獎(Juno Award),1998年的Jazz Report還把Diana Krall封為年度最佳音樂家。

推向顛峰的2000年

「Live In Montreal Jazz Festival」2004
連續三張專輯都獲得超乎預期的好成績,不過Diana Krall可說是好戲連台,接下來1999年推出的「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轉入Verve旗下,可說是Diana Krall所有專輯中最好的一張,同時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歌手、最佳作曲與最佳鋼琴演奏三項大獎。對於初次接觸Diana Krall的朋友,如果還沒打算來個「全記錄收藏」,我推薦「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作為入手的第一張唱片。經過六年的磨練,Diana Krall的風格越來越圓潤成熟,輕鬆的編曲中,依然不落俗套,要演繹經典的爵士名曲,還要維持爵士樂手自我的風格,Diana Krall確實有自己的方式。音樂的氛圍輕鬆,節奏輕快,以正統爵士樂的語言,卻依然能掌握悅耳易懂的內容,即使不是爵士樂迷,也能輕易地感受到濃郁的搖擺風情。

好事不斷的Diana Krall,此時還受到演員兼導演克林.伊斯威特的注意,邀請她錄製電影「迫切的任務」(True Crime)主題曲「Why Should I Care」,偏軟的弦樂和好萊塢式的流行風,雖然有些脫離了爵士的範疇,但Diana Krall那沙啞卻又帶著嬌甜的嗓音,依然令人著迷。或許從「迫切的任務」主題曲開始,吸引了一般流行樂迷,Diana Krall從此跨足爵士與流行之間。這張單曲唱片不好找,因為同名曲也收錄在「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當中,單曲唱片引進不多。有趣的是,這是唯一沒有使用Diana Krall照片做為封面的單曲CD,「Why Should I Care」竟然找來老克林.伊斯威特當封面,雖是劇照,符合電影主題曲的唱片風格,但看來老伊斯威特或許覺得他的吸引力比Diana Krall還要強。

圖左:「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2005;圖右:「Christmas Songs」2005

展開全球巡迴演唱

作為忠實的Diana Krall樂迷,我從「Stepping Out」開始變幾乎固定會跟著發片的節奏購買唱片。從1995~2000年之間,每年一張重量級的製作,將Diana Krall的聲望推昇到最高點。作為年輕一代,而且正式推出唱片不過六、七年光陰的爵士樂手,Diana Krall的成績在當時可說無人能比(雖然後起之秀諾拉.瓊斯比這位爵士樂壇大姐竄起的速度更快)。不過一路聽到「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之後,似乎Diana Krall有些氣力放盡,在爵士三重奏或四重奏的領域中,我們確實可以清楚辨認出「Diana Krall式」的風格,不過創新的變化似乎已經不容易突破。

「From This Moment On」2006
或許Diana Krall自己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從2001年開始,展開了全球巡迴演唱,向全世界開疆拓土,並以巴黎演唱會的現場錄音推出「Diana Krall- Live In Paris」。樂迷依然給予最熱烈的支持,演唱會專輯推出後立刻躍上Billboard爵士榜榜首,並且讓Diana Krall獲得第二座葛萊美獎最佳爵士演唱專輯與朱諾獎。從唱片的錄音表現,「Live In Paris」肯定值得發燒友青睞,比起錄音室版本更為熱烈的演奏神情,完全收錄在唱片當中,動態對比更勝錄音室版,那種宛如置身現場的氣氛完全表現出Diana Krall的舞台魅力。如果你沒有錯過Diana Krall在台北的兩次演唱會,相信一定會瞭解我所說的舞台魅力,無緣得見本尊者,從現場演唱會的錄音中,也可感受其演出熱情。如果CD還不夠傳真,那麼隨後的「Live At The Montreal Jazz Festival」則是以DVD發行,肯定讓你如臨現場。

逐漸調整音樂風格

結束全球演唱會之後,Diana Krall在2005年推出了兩張唱片,分別是「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與「Christmas Songs」,擔綱錄音工作者依然是老戰友Al Schmitt,不過曲目上則開始走創作路線。這或許和2003年Diana Krall與英國作曲家歌手Elvis Costello結褵有關,兩人開始攜手創作有別於以往的新風格,不過正統的Diana Krall式音樂語彙,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動,而「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當中最受歡迎的曲子,卻是Tom Waits的作品「Temptation」。在樂句使用上,Diana Krall似乎常有「似曾相似」的感覺,雖然代表一致的個人風格,但十年下來,該是增添多樣面貌的時候了,否則樂迷們聽聽過去「The Look of Love」或「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就好了。

2006推出的最新專輯「From This Moment」,雖然在音樂內涵上,並沒有令樂迷太多意外的變化,依然是典型Diana Krall風格,但是在專輯發行不久,Diana Krall便宣布懷孕的消息。嘿!從「From This Moment On」的唱片照片,怎麼樣都看不出Diana Krall懷孕的跡象,還真保密到家。2008年的亞洲巡迴演唱會,則是Diana Krell生完孩子以後「重出江湖」之舉,樂迷千萬別錯過10月14日在台北的演出。(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08830


想像空間無窮

關於自己演唱生涯的成功,Diana Krall說:「我並不是努力想要向任何人表達任何事,而是期望被(聽眾)瞭解。」在「From This Moment On」專輯當中,雖然並不明顯,但Diana Krall自己說她盡量讓音符精簡,不過度恣意Solo,維持旋律的簡單之美。對於出道不過十多年的爵士樂手,正值黃金時期的Diana Krall還有許多可以發揮的空間,過去十年大概只讓我們認識了彈唱俱佳、舞台魅力十足的Diana Krall,未來十年,隨著人生歷練與歲月的琢磨,這位已然耀眼無比的爵士巨星,還有更多面貌值得樂迷期待。

廣告
[音樂] 聖誕夜爵士風-Diana Krall Christmas Songs
如果你已經計畫了氣氛絕佳的兩人燭光晚餐,打算以美酒佳餚歡渡一次畢生難忘的聖誕夜,那麼請記得準備Diana Krall的「Christmas Songs」,肯定讓聖誕夜的氣氛搖擺起來,雖然你還有Nat King Cole、Rosemary Clooney、Ella Fitzgerald這些爵士老將...《 全文

[音樂] 重新詮釋貓王經典情歌-芭菠.楊格 Love Me Tender
2000年加入Linn唱片公司,身兼歌手、詞曲創作者,以及表演者的芭菠.楊格(Barb Jungr),一直活躍於英倫樂壇。在加入Linn之前,芭菠.楊格也曾發行過數張唱片,但多是與其他歌者共同合作錄製,當時他亦從事歌曲創作、巡迴走唱...《 全文

[音樂] 清風拂面的涼意-Anne Karin Kaasa-Svalande Vind
有些唱片評論不容易出現在雜誌上,並不是因為唱片本身乏善可陳,而是寫作評論的人不容易超越語言的藩籬,掌握與唱片相關的資訊。KKV的唱片似乎經常遇到這樣的命運,每當聽到他們家的優秀唱片時,想介紹還得先看看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參考。《 全文

[音樂] 娓娓道來的生活故事-Katinka Wilson 「One Life」
[音樂] 獻給真空管迷的發燒片-35 Years of Tubes勾起懷舊情
[音樂] 拉圖V.S柏林愛樂-史特拉汶斯基的新古典主義
[音樂] 灑滿燦爛春光-小野麗莎「Lisa Ono Dans Monile」
[音樂] 二十世紀神秘鋼琴大師-特立獨行的米開蘭傑里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試聽 Luxury & Precision EA4 真空管耳擴
當 U-Headphone 主編蔡承融把 Luxury & Precision EA4 真空管耳擴,交到我手上時,說是 Luxury & Precision 創立十週年推出的耳機擴大機,慚愧,人家走過十個年頭,總編卻是第一次見識,失禮了。... 《 全文

Cambridge EXN100 串流播放器
Cambridge 自從推出 Edge 旗艦系列後,有了許多前沿的指標技術,隨後所做的,我們都能想見,就是將旗艦技術下放,讓旗下產品也能雨露均霑。EX 系列目前推出了 EXN100 串流播放器和 EXA100 綜合...《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