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SO單簧管首席朱玫玲找來的夥伴,是NSO多年合作的同事,包括小提琴副首席鄧浩敦、小提琴陳偉泓、中提琴陳猶白與大提琴黃日昇,而他們選擇的錄音方式,是在稱為「小廳」的國家演奏廳舉辦音樂會,採用現場錄音。這樣的錄音方式好處是一氣呵成...<全文> |
|
|
|
 |
傅永和是誰?或許您不熟悉,但假如您常去聽國家交響樂團NSO的演出,低音大提琴首席就是他。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看就知道是為了大提琴而寫,但是傅永和這張巴哈無伴奏組曲,用的是低音大提琴。很多人可能覺得只不過是把「大提琴」換成...<全文> |
|
|
|
 |
收到「2018高雄音響展紀念黑膠」時,第一時間趕緊從頭到尾聽完,確認我這個旁觀者沒有藏在錄音的任何一個角落。當然,經過錄音師徐育聖與後製錄音師王秉皇之手,就算再怎麼難以消除的錄音噪訊,他們都會想盡辦法弭平。錄音師保留的是音樂....<全文> |
|
|
|
 |
CD 1開場的曲子選的是貝多芬所寫的一首C大調波蘭舞曲(op.89),這是貝多芬唯一一首「波蘭舞曲」,也就是以波蘭舞曲風格創作的曲子。第一曲就少見了。接著是第22號奏鳴曲,雖然是奏鳴曲,第22號「很可憐地」夾在「華德斯坦」和「熱情」<全文> |
|
|
|
 |
Tacet第一次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誰拉的呢?Claus Kanngiesser。您聽過這位先生嗎?得坦承,剛看到這名字時,我也一頭霧水,單是要讀出他的姓氏,沒學過德文還真讀不太出來。不過,這名字好像在哪裡聽過,似乎有印象。查了一下<全文> |
|
|
|
 |
收到金革唱片寄來的試聽片,看到林佳靜的新作品,自然先收下來準備好好欣賞,在Jenny Lin的名字上面,寫著「Prokofiev & Zaborov」,有趣,普羅高菲夫我認識,雖然作品熟悉的大多是管弦樂,比較少聽鋼琴作品,但並不是陌生的作曲家<全文> |
|
|
|
 |
很高興看到Evgeni Koroliov出了拉威爾的鋼琴作品錄音。以曲目編排看來,他似乎沒有意思錄完全本,但是這一步已經拓展了他的曲目疆界。並且我要說,這是一個相當值得一聽的錄音。我還稱不上是Koroliov的樂迷,但也收了不少他的專輯<全文> |
|
|
|
 |
德國Tacet由專業錄音師Andreas Spreer創辦,至今已將近三十個年頭,很多人對Tacet的印象是「Tube Only」系列錄音,選用各式各樣古董級真空管麥克風錄音,但錄音技術卻是現代風貌,結合了傳統與現代,賦予Tacet唱片獨特的聲音風貌...<全文> |
|
|
|
 |
這張「樂興之時:鋼琴小品集」,彼得.羅賽爾(Peter Rosel)這張鋼琴小品集的專輯德文名稱是「Humoresken und andere kleinigkeiten」,意思是「幽默與其他小東西」,不過唱片公司引進之後,中文名稱變成「樂興之時:鋼琴小品集」...<全文> |
|
|
|
 |
您喜歡新世紀音樂嗎?響韻唱片近日推出兩張新世紀音樂專輯,值得樂迷和音響迷收藏。一張是Wouter Kellerman的「Love Languange」(愛的語言),一張則是Fiona Joy 的「Signature-Synchronicity」(同步簽名)...<全文> |
|
|
|
 |
我在這裡介紹的兩張「新發」歷史錄音,其中安妮.費雪(Annie Fischer)的「莫札特、舒曼鋼琴協奏曲」錄製於1958與1959年,吉奈.涅芙(Ginette Neveu)的「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則分別錄製於1948年與1949年...<全文> |
|
|
|
 |
要把孩子們叫醒,做爸媽的總是於心不忍,可是該起床吃早餐了,用點音樂來把他們叫醒,是比生硬的鬧鐘更仁慈的起床號。Dynamic唱片這張「顛覆古典」此時可以派上用場了,從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開始,威尼斯古典弦樂四重奏肯定給您一個...<全文> |
|
|
|
 |
這張CD對我來講很難評論。如果抽離了我的情感,這是一張錄音、製作都有水準,演出更是精彩的專輯。如果讓我帶著對Beatles的崇拜,帶著對搖滾精神的景仰,來看這張Beatles歌曲翻唱專輯,我連一分鐘都聽不下去。我還不算是鐵桿兒Beatles粉絲...<全文> |
|
|
|
 |
Densen消磁片?資深的發燒友一定知道這張片子,可能很多人都花錢買過,可是現在TAA圓山音響展準備直接送給您,就收錄在2017圓山音響展的贈送CD裡面,只送不賣。什麼是消磁片?其實只有一軌,而且不是音樂,是特殊的聲音訊號...<全文> |
|
|
|
 |
歐康諾(John O'Conor)在Steinway & Sons的另一張錄音是海頓的鋼琴奏鳴曲。這也是讓我見到就眼睛發亮的專輯。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錄音多如過江之鯽,但是海頓的鋼琴奏鳴曲卻相對少很多。休說全集難尋,就連單張的選集也...<全文> |
|
|
|
 |
黑白的唱片封面,三位音樂家站在看似穀倉的建築物門口,黑色西裝配上顏色不一的襯衫,擦得晶亮的皮鞋,與穀倉的鄉村氣氛形成強烈對比,這是「Bach Trio」的唱片封面帶給我的感受。三位音樂家的名字以小字擺在「Bach Trios」上面...<全文> |
|
|
|
 |
這是一張得獎的唱片。英國的留聲機雜誌每年都會根據音樂類型,包括巴洛克器樂、巴洛克聲樂、室內樂、合唱、協奏曲、當代音樂、古樂、器樂獨奏、歌劇、管弦樂、演奏會、聲樂獨唱等12個類別,分別提出一張唱片作為當年度的最佳推薦...<全文> |
|
|
|
 |
歐康諾(John O'Conor)這個名字,真是好久沒見了。這次Steinway & Sons一連推出兩張鋼琴獨奏專輯,一張是貝多芬的迪亞貝利變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一張則是海頓的鋼琴奏鳴曲(No. 31, 33, 38, 47, 58,共五首)...<全文> |
|
|
|
 |
「小音符的圖畫日記」是唱片公司企劃的中文名稱,英文標題是「Melody's mostly musical day」,這是林佳靜在史坦威唱片的新作品,封面畫上可愛的童話插圖,小女生在花草陪伴下,坐在白色史坦威鋼琴前面愉快地彈奏鋼琴...<全文> |
|
|
|
 |
光是看我寫的標題,黑膠收藏迷恐怕已經蠢蠢欲動了!標榜巴杜亞.史寇達「最後的蕭邦」錄音,而且黑膠版還是高雄音響展「限定」紀念盤,而且超限量供應,絕對是「現在不買、明天就買不到」的珍稀黑膠啊!到底今年高雄音響展發了多少片...<全文> |
|
|
|
 |
如果您經常逛二手黑膠,這張EMI版福特萬格勒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應該是經常看得到的封面,或者說,這並不是一張珍稀難尋的福特萬格勒,但它卻是福特萬格勒最後一次在錄音室錄製「命運交響曲」...<全文> |
|
|
|
 |
高雄展怎麼如此神通廣大,把史坦威唱片找來威風助陣?答案是高雄展與金革唱片的關係,而金革是史坦威唱片在台灣的代理商,因此與高雄音響展共同促成了這次合作,從63張專輯當中精選17軌錄音,這就是「2017高雄音響展紀念CD」...<全文> |
|
|
|
 |
黑膠時代似乎真的回來了,Erato為年輕鍵盤樂器演奏家Jean Rondeau在2016年的全新錄音「Bach Harpsichord Concertos: Dynastie」,竟然同步發行CD版與LP黑膠版,甚至直接把宣傳影片上傳You Tube,就算您不買CD,不買LP,依然能夠在...<全文> |
|
|